您的位置:首页 >  廉政文化 > 正文
戒尺
发布时间:2020-12-23
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
发布机构:佛冈纪检监察网   点击量:次 

  像我这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,小时候不挨打的怕是很少吧。那时候,乡下的大人信奉“不打不成人,黄荆棍下出好人”。只要孩子犯了错,顺手抄起锅刷之类的东西就往孩子身上招呼。
  然而父亲是例外。父亲几乎不打我们,有限的几次惩戒,也有专门的仪式,专门的工具——父亲亲手做的戒尺。
  戒尺长约两尺,宽二指。是父亲选了老黄竹,截下最靠根部的一段,花了半天时间精心削制而成。父亲把竹片仔细打磨光滑,又自拟了四句家训,用工整的小楷写上:“家规一戒尺,公评子女事。忠孝礼义先,奋搏创前程。”父亲是读书人,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,但那几句家训,他是用钢笔刻写的。那神情,那力道,以至于后来我见到成语“入木三分”,总会想起父亲当时的样子。
  父亲的戒尺轻易不动,只在开学和除夕等特殊的日子才会取出来。尤其是每年除夕。早饭过后,我给父亲搬一张凳子摆在祭祀祖先的香火台右边,然后带着弟妹规规矩矩地跪成一排。父亲洗了手、净了面,然后手握戒尺,端坐。我们三个依次把家训背诵一遍,背完了,父亲轻轻点头。接下来便由我们总结自己一年来的表现,下一年的目标。优点和进步不外乎是学习成绩又提高了,新学会了某种家务……而缺点大概是前一年定的某个目标没有达成,学习粗心大意,干活不主动等。这些缺点或错误,会换算成手心挨的戒尺;而优点和进步,则可以进行等量抵销。我们说完之后,父亲开始训话,对我们的总结和计划作补充。训话结束,最后才动用戒尺。由我开头,自己算好应该挨几下。很多时候,我们的优点都比缺点多,那就不用挨打了。为数不多的几次,我们当中的某个人确实躲不过了,闭上眼睛,把小手板绷得笔直,伸出去,“啪”的一声,掌心瞬间通红。一个人挨打,三个人都受到了警示。
  父亲的戒尺陪着我们姐弟从小到大,直到我们参加工作,戒尺取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少。那天,看到父亲手拿戒尺,摩挲着,戒尺已被虫蛀,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了。我说:“爸,您放心,戒尺虽然不太用了,但家训就算说梦话也不会背错!”妹妹打趣道:“我看爸还想用戒尺调教孙子孙女呢!”弟弟赶紧摆手:“时代不同了,您以后要教导孙子孙女用家训就好,戒尺还是功成身退吧!”我和妹妹都笑了,父亲也忍不住笑了。
  父亲60岁生日那天,我请一位书法不错的朋友把四句家训写下来,装裱好,送给父亲做寿礼。父亲看了又看,然后让我们帮忙把字挂到堂屋的正墙上,只见父亲笑容如花,满头白发闪着光。
  感谢父亲,感谢戒尺。那些年的自我总结和反思,让我学会正确认识自己,既不盲目自大,也不妄自菲薄;让我学会凡事先从自身找原因,先做自我批评。我们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雨,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坎坷,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。
  今年我进入纪检监察机关工作,报到那天,父亲打来电话:“到新的岗位,老爸没有别的话交代,只说一句,一定要记住咱们的家训!”
  我怎么能忘呢!“家规一戒尺,公评子女事。忠孝礼义先,奋搏创前程。”戒尺早已刻进我的心里,家训早已融入我的血液。(罗贤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