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 廉政文化 > 正文
切莫临受惩处方醒悟
发布时间:2009-07-06
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
发布机构:佛冈纪检监察网   点击量:次 

    唐人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说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意谓秦国奢侈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灭亡而哀叹,却使后人为它哀叹;后人哀叹而不引为鉴戒,又会让更多的后人来哀叹他了。  

    与此类似,如今在反腐败斗争中,个别领导干部不能真正吸取他人腐败的教训,警示自己。其当初在位时,会上会下也曾议论过贪官的案例。听其言,谈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言必有据,对贪官的教训感悟颇深,表示“要引以为戒,保持廉洁”。然而观其行,当其面对金钱的诱惑时,却忘了前人的教训,将前车之鉴、理想信念统统弃于脑后。为了谋取私利,哪管什么“湿鞋”、“被捉”,及至东窗事发,身败名裂,什么都没有了,才后悔莫及  

    此类“哀而不鉴、复哀后人”者,不乏其人。近有报道说,原巢湖市委书记周光全站在法院的被告席上,当庭审进入最后陈述阶段时,他无法自控,失声痛哭说:“这一年多来,我一直生活在自责、悔恨、痛苦的煎熬中。我母亲28岁守寡,含辛茹苦把3个孩子拉扯大。如今她风烛残年,我却不能尽孝,反而给她打击,我枉为人子。”这也许是周光全的“心里话”吧,只可惜醒悟得太晚了!  

    俗话说:“不见棺材不落泪。”现实生活中,有的人在行使手中权力时,不自重、不警醒、不珍惜,对搞以权谋私之类事,心存侥幸,自以为被查处的概率很低,自己未必会“倒霉”;有的则信奉“有权不用、过期作废”,“不捞白不捞”。殊不知,国家和人民的钱财岂能“捞了白捞”?  

    这种人一意孤行,贪赃枉法,无非是想给家人留下更多的钱财。这就大错特错了。且不说“君子爱财、取之有道”,现如今,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保措施的不断完善,后人的生活水平肯定比我们今天要高。对领导干部而言,比给家人留钱财更重要的是,在位时清清白白为官,堂堂正正做人,身后留下个好名声,至关重要。这样,至少不会因腐败受惩处而让家人背上“黑锅”。因此,领导干部实在应当严于律己,保持廉洁,切莫到了临受惩处时方醒悟。
  (中国廉政网——中国纪检监察报)